焦點速遞!長三角城商行擴表進行時:對公信貸狂飆,財富業務回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吳霜
在銀行業貸款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長三角城商行跑出了不一樣的行情。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多家長三角城商行的總資產依舊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速。比如,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江蘇銀行的資產總額 4.93 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4.68%;寧波銀行資產總額3.58 萬億元,較年初增長 14.50%;南京銀行資產總額2.9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4.31%;蘇州銀行資產總額7760.40億元,較年初增幅為11.87%。
(資料圖)
而總資產的增長主要由貸款驅動。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部A股上市銀行的貸款同比增長了7.70%。其中,國有行貸款總額增速為8.54%,股份行是3.55%,城商行是12.86%,農商行是6.05%。
具體到長三角,江蘇銀行、寧波銀行、上海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蘇州銀行共六家長三角上市城商行的貸款增速達到了13.31%。
中金貨幣金融研究指出,前三季度上市銀行貸款同比增長7.7%,增速較上半年末下降0.3個百分點,主要由于貸款需求較弱;而區域銀行同比增速高于國有行和股份行,主要是因為“資產荒”環境下債券增持速度較快,預計四季度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后,今年年底到明年“開門紅”將有望拉動配套貸款需求回升。
對公信貸狂飆
實際上,近些年長三角的上市城商行一直處于快速的擴表階段。
今年前三季度貸款總額增速超過10%的包括江蘇銀行17.94%、寧波銀行17.94%、南京銀行14.13%、杭州銀行12.68%、蘇州銀行11.59%。
上述銀行在一年之前,也就是2024年前三季度的貸款同比增速也在10%以上。其中,寧波銀行19.64%、江蘇銀行17.02%、杭州銀行15.91%、蘇州銀行14.14%、南京銀行13.71%。
而拉動貸款總額大幅增長的主要是對公貸款,三季度多數長三角上市城商行的對公貸款占比有明顯提升。
具體來看,截至三季度末,江蘇銀行各項貸款總額 24696 億元,其中對公貸款 16641 億元,占比67.38%;寧波銀行貸款總額17168億元,其中,對公貸款10762億元,占比62.69%,較去年提升了6.72個百分點,是六家銀行中提升最多的;上海銀行貸款總額為14416.46億元,其中對公貸款8214.85億元,占比56.98%;南京銀行貸款總額14115億元,其中對公貸款余額10731.35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69.31億元,占比76.03%;杭州銀行貸款總額10256億元,其中對公貸款7296億元,占比71.14%;蘇州銀行貸款總額3686億元,對公貸款2818億元,占比76.47%,也是五家銀行中最高的。
寧波銀行對公貸款占比的提升主要與其零售信貸的主動收縮有關。2024年末,寧波銀行的個貸不良率升至1.68%,在今年年中又進一步提高至1.86%。三季度末,寧波銀行的個人信貸規模為5351.96億元,較年初下降了4.04%。
從對公信貸增速來看,各家銀行也在不斷刷新記錄。
三季度,寧波銀行對公貸款增速達到32.10%,位列第一,去年為27.44%,位列第二;江蘇銀行在原有高基數的基礎上繼續增長26.27%;杭州銀行增長19.53%;蘇州銀行增長18.27%;南京銀行增長15.14%;上海銀行微降1.33%。
而在對公貸款中,科技企業依舊是各家銀行發力的重點之一,多家銀行業在財報中披露了相關數據。上海銀行2025年1-9月科技貸款投放金額1662.92億元,同比增長33.83%;杭州銀行探索科創3.0模式,推進“投融通”系統迭代,打造適配科創生態圈的拳頭產品;南京銀行科技金融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17.47%,強調構建生態圈提升資源整合能力,聚焦重點客戶運營促進價值創造。
對于銀行從“股債貸保租”等層面全方位服務科創企業信貸需求,一位創投機構投資人士在上海長三角商業創新研究院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聯合主辦“長三角醫療成果轉化先鋒論壇”期間對記者表示,對于科技企業來說,在初創階段,對于股權和債權投資的需求是平等的,并不是股權一定優于債權,需要根據企業發展的各個不同階段的需求來判斷,企業需要尋找與自己適配的合作伙伴。
受對公貸款規模提振,6家銀行的利息凈收入也呈現出較大幅度的增長。增幅最大的南京銀行利息凈收入為252.07億元,同比上漲28.52%;其次是江蘇銀行,為498.68億元,同比上漲19.61%;增幅在10%以上的還有寧波銀行,利息凈收入為394.96億元,同比上漲11.83%。
財富業務回暖
從營收的角度來看,長三角的城商行雖然整體增速放緩,但依舊保持了較高的水平。
前三季度,六家銀行合計營收為2436.05億元,同比增長6.41%;凈利潤為1112.09億元,同比增長8.36%。
具體來看,前三季度江蘇銀行實現營業收入 671.83 億元,同比增長7.8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5.83 億元,同比增長 8.32%。南京銀行實現營業收入 419.49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79%;凈利潤180.05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8.06%。寧波銀行實現營業收入549.76億元,同比增長8.32%;凈利潤224.45億元,同比增長8.39%。上海銀行實現營業收入411.40億元,同比增長4.04%;凈利潤180.75億元,同比增長2.77%。蘇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94.77億元,增幅2.02%;實現凈利潤46.52億元,增幅7.43%。杭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88.8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5%,凈利潤158.8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53%。
增長的背后,除了對公貸款增長帶來了凈利息收入上升外,部分銀行的零售業務,尤其是財富管理業務開始回暖。
比如,截至三季度末,江蘇銀行零售AUM超1.6萬億元,由此帶來的前三季度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45.49億元,同比增長19.97%;寧波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20.43億元,同比增長94.02%;南京銀行的零售金融資產規模達9686.9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17.52億元,增幅17.14%。同期,該行零售板塊實現營收117.02億元,同比增速22.10%,其中代銷中收同比增速47.42%。零售板塊實現利潤16.22億元,營收創利顯著增長;上海銀行零售客戶達到了2150.33萬戶,管理AUM10781.4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50%。其中長尾客群AUM較上年末增長504.81億元,增幅32.18%。杭州銀行的AUM達到6743.5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721.29億元,增幅11.98%。
債市拖累投資收益
與對公和財富業務不同,投資收益在今年是另外一副光景。
在一年以前,由于息差的收窄和股市的回撤導致財富業務收縮,不少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投資收益頂起了營收的重擔。
但在今年,由于前三季度受股債蹺蹺板效應、銀行配債需求邊際減弱及債基銷售新規預期影響,中長端收益率震蕩上行,10年國債收益率從年初的1.6%上下區間,震蕩上行至1.8%上下。
財報顯示,六家長三角城商行的投資收益雖然仍保持上漲,前三季度的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全部為負。一般而言,銀行自營交易盤以獲取買賣價差為主,收入主要計入投資凈收益,同時交易盤金融資產市值波動,也就是持有期間的賬面價值變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科目。
業內人士認為,三季度債市利率波動上行,交易性金融資產價值重估或是主要負向擾動因素。
具體來看,前三季度,投資凈收益最高的是上海銀行,為167.74億元,但其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也虧損最多,為32.65億元;投資凈收益在100億以上的還有南京銀行和江蘇銀行,分別為128.55億元和115.99億元。
標簽:

瞅一瞅,外灘亮相了這些“黑科技”!
華為Mate X5和Mate 60 Pro+開啟預售;中石油收購普天新能源;螞蟻集團發布金融大模型|Do早報
阿信西安演唱會吸氧